当代书法“美术化”“空壳化”
“盲从化”现象的艺术反思
文/王行舟
摘要:当代的书法发展呈现出蓬勃繁荣之势,甚至是全面掀起了书法的盛世复兴浪潮。然而面对书法的繁荣,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书法复兴背后存在的诸多隐忧,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寻和反思。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逐层解析当代书法由于群体日益庞大,很多人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而出现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同时条分缕析,有针对性地对书法传统进行了正本清源,厘清了书法的相关重要问题。
【关键词】当代 书法 美术化 空壳化 反思
当代的书法发展呈现出蓬勃繁荣之势,甚至是全面掀起了书法的盛世复兴浪潮。然而面对书法的繁荣,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书法复兴背后存在的诸多隐忧,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寻和反思。在诸多隐忧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书法群体日益庞大,很多人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而出现的书法“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同时,也非常有必要对书法传统进行再次正本清源,以厘清书法的相关重要问题。
一、当代书法“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的表现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书法的热潮,也涌现出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书协和各省市书协、民间团体举办的全国性、大规模书法展赛应运而生,既满足了大众对书法的艺术向往和精神需求,也推动了当代书法的繁荣发展。然而,以展览为动力的当代书法,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展览为重心的基本创作模式。在展览的带动和影响下,当代书法创作中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也日益凸显。
一是展览作品创作时追求形式至上的偏激。纵观当代各种全国性的书法展赛,其创作时大多追求形式上的新型别致和博取眼球,不知不觉间呈现出 “四多四少”的美术化特征:即拼接多,单幅少;印章多,与作品内容有关的印章少;有色作品多,无色作品少;大幅作品多,小幅作品少。仔细分析近年来全国性书法展赛中的创作,过分追求形式,染色、拼接、仿古的痕迹非常明显。例如:把小作品放大写、把“书论”变成“印论”、把古人的条幅改成横幅写、直接“克隆”当代名家作品形式或者内容,“化”为己用……。可以说是,“改装”和“克隆”手法交替使用,极尽精心制作之能事。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展览入选这一指挥棒之下,书法家日益成为一名书法考生。为了在评选瞬间得到评委认可,很多人把心思用在了外包装,即形式制作上。于是开始流行染色,流行拼接,流行做旧仿古,使“有色书法”在展览的推动下甚嚣尘上,其目标无非是强化作品外在美,增加入展概率。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将若干小作品组成大作品的“组合柜”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保持小字精致典雅的同时,提升作品规模,增强作品震撼力,刺激评委眼球,力求入展获奖。
二是创作作品内涵和个性特点的缺失。与创作时追求形式而呈现的美术化相对应的,是书法作品“四多四少”的空壳化特征: 即制作多,创作少;重复多、思考少;形式多,内容少;技巧多、性情少。古代很多经典作品,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孙过庭的《书谱》等,所有书法的文本几乎都源于自身创作。然而现在大量的书法作品,不是唐诗宋词,就是对联文赋,极少有逃出古人藩篱的“书文兼美”之作,使人每每读来常生“文不如书”之叹。除了从色彩上、形式上能感到时代信息外,其内容上涉及新时代内容极少,笔墨当随时代何从谈起?近年来,虽然书法展览征稿启事中,在书写内容上多提倡自作诗词联赋,但投稿中作品仍以大量抄录古代诗文居多,而且常有文字错误的出现。为此,中书协在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评审规则中提出,在同等艺术水准的情况下,自作诗文优秀者将优先入展,希望藉此来引导书家对文学素养的关注与提升,并进一步强化了文字审读,加强对书写内容、文字正误、以及篆法、草法的严格审查,但最终获奖入展的作品内容仍以古代诗文抄录居多,文字错误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为了能在展览中脱颖而出,而将形式视觉作为书法创作的第一要素,为了能在展厅中显眼并获得较强的视觉感染,而挖空心思做形式,舍本求末,产生了大量华而不实的作品,既削弱了作品特点,也严重缺失了作品个性和文化内涵。
三是书法家创作风格与艺术性的弱化。书法作品空壳化特征产生的根源,在于书法家塑造个人风格、追求艺术性是所呈现“四多四少”的盲从化特征:即时兴多,古人少;别人多,自己少;跟风多,坚守少;模仿多,创新少。因为书法创作一旦过度追求外在形式的视觉效果,而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个人性情的缺失,内涵的缺失,书卷气息的缺失,最根本的是诗性的缺失,而最直接的则是书法家创作风格与艺术性的日益弱化。因此,在大展览机制的带动下,在“眼球书法”“视觉书法”的时代背景之下,才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制作轻书写、重技术轻品格的现象,其实质是对传统书法“创作观”的严重背离,以及展览与社会功利导向中浮躁心态使然。此外,为了能在展览中有效地脱颖而出,很多书法家在刻意制作形式时,还会盲目跟风,跟着入展获奖作品走,导致形式上的相互抄袭,创作上的相互模仿,并催生了似曾相识的展览体书法,造成了书法展赛中的千人一面,更是严重弱化了书法家的风格塑造和艺术表现。同时,因为当今学书之人在学养上远不及古人,眼界也不够开阔,不能持之以恒,坚守初心,更不能博览众家所长,融会贯通,也导致当代书法家创作风格与艺术性的日益弱化。
当代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源于展赛机制的催生,源于对经典和优秀作品的刻意模仿,更源于创作观念的格式化、单一化,表现为形式的抄袭,风格的模仿,导致面目的千篇一律,影响到书法作品的内涵和个性特征,也严重制约了书法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性表现。
二、当代书法“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书法创作“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的生成,表面上看是由迥异于古代的书法展赛机制所催生的,但将当代书法、展赛机制置于时代背景之下,站在历史发展长河予以审视,却能发现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崭新语境下文本的困惑。自白话文兴起以来,汉语言语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在崭新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与古代文言体系有着天生的隔阂。崭新语境是指使用白话文,有句读,横向体式,简体字,普遍用硬笔的书写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人们远离了古文,远离了繁体字,远离了传统毛笔的日常书写形式。同时,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以钢笔或电脑输入文字已成为新一代读书人书写文字的主要方式,所以崭新语境已深入人心,且具有不可逆性。面对崭新语境,要想在书法方面实现质的突破,就得重新思考书法的“旧语境”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体系,即文言文,竖向体式,繁体字,无句读,使用毛笔。因为这是中国文字演化的漫长过程,也是中国文化沿袭了三千多年的基本语境,更是中国书法表达的固有方式,今天所能见到的历代经典碑刻、墨迹等都是这种方式的具体呈现,而当代的书法创作也只有按照这种方式,遵守这一准则,才能真正实现传承发展。然而,在崭新语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生来就存在着文本的困惑,对旧语境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对书法的学习仅限于皮毛,而这也就为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提供了可能。
二是时代背景下学养的贫乏。书法以汉字和文辞为载体,汉字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书体和流派风格,虽在分类中用“五体”概括,但事实上要远比“五体”复杂得多,只有正确把握中国书法史和汉字造字规律,才有可能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进入书法的堂奥。而文辞之美是丰富多彩的,汉字的音、形、义在书法表达中也是不可分割的,品读欣赏书法,从深层次考量是一个整体,并不是简单的笔墨、结构等,只有综合掌握音韵及平仄等诸多文化因素,把握好汉语言的音律美与节奏美,才能准确领会到书法的真谛。然而,当代的碎片化文化、快餐式文化导致了“表面”与“意境美”的矛盾,“书为心画”的真个性与“伪个性”的矛盾,当今书法家的生活经历体验和学书经历也相对比较简单,其对文辞的领悟并不一定深刻,所以才会出现当代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究其主观原因,还是因为当今书家在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上,很难企及古人,他们对书法的探寻,很多凭借的只是对书法的一番挚爱,于字内功夫上勤学苦练,但却缺乏相应的文学和古文字学知识,更谈不上对其他艺术门类深入了解。
三是展赛风气下攀比的心态。古代书家的创作多是因日常实用所需和茶余饭后的“遣兴”“自娱乐”而创作的。宋元以后,随着收藏鉴赏之风的盛行和书画市场的形成,以应请索的书法创作作品方才出现。据载:“倪后瞻谈论王铎作书,称其‘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1],说明当时书法创作的动因已由实用和书斋自赏转向为供人鉴赏和应酬。近代以来,受西方“展厅文化”的影响,展览逐渐成为当代书法展示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和运行模式,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展览比赛可谓是铺天盖地。特别是各级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后,各种形式的全国性的展览、单项展、商业展、兰亭展,并引入竞赛机制,将是否入展获奖作为加入书协的重要条件,导致获奖、入展、是否书协会员成为人们眼中衡量书法家创作水平的刚性标准。于是,很多人为了入展获奖而苦练书法,为了加入书协而寻情钻眼,成功者自是得意洋洋,失败者则难免愤愤不平,心态失衡。在这种展赛风气的影响下,在攀比心态的驱使下,人们不知不觉间忘记了初心,背离了传统。正是因为当代书法家对于传统书法的误读,对于理论研究的忽视,对于学问修养的冷漠,对于日常书写的淡化,才使中国书法最为本质的诗性精神正日渐远去,引发创作作品内涵的缺失,推动了当代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
四是浮躁环境下名利的诱导。东汉书法家蔡邕曾曰:“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2]是说书法小道,对于治理国家、社会发展并无实质性作用,所以历代文人都将书法作为学问之余的“副业”,仅仅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雅好或个性抒发的艺术追求。然而到了近代,伴随着落魄文人的以文谋生和富商大贾的积极参与,使书法作为商品进入了平民百姓之家,并将名与利紧紧拴在了一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兴起,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浮躁之气,曾经“甘于寂寞、潜心为艺”的书法家也加入了追名逐利的大军之中。因为自古就有“名人字画”之说,公众往往用名气大小来判断书法家的水准高低和作品价值,所以有些人就利用各种媒体和微信、抖音、美篇等网络平台,频繁展示自我、频繁发送信息,还广泛参加各种活动,频繁露脸,频繁地宣传自己,为的就是知道的人多,名气大。有些人想要出名,甚至不惜以不雅行为获得名气,说到底还是为了名利,是冲着钞票而来。还有些人经常也就是千篇一律地写写“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宁静致远”等内容,却稍有一些名气,就觉得自己不得了,你想要他的笔墨“真迹”,就得拿银子来换取,让书法与名挂了钩,与钞票挂上钩,失去了自我。正是因为名利当头,忘记了书法的本质,为名而写、为钱而写,投其所好,才在无意间滑向了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表面看来问题出在书法本身,但深层次原因却牵连到传统文化、体制机制、时代风气、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所以要扭转此状,还需多方位全面施策。
三、当代书法“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的绝地突围
2014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3]“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4]。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既指出了当代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作为当代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艺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集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当代书法“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的绝地突围。
一是发挥展赛引导作用,逐步建立规范书法的评价体系。目前,各种书法展赛,特别是国展、单项展、兰亭展,在推动当代书法发展中仍旧发挥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关组织已在不断地解决完善,但还需要更好地架构秩序、建立规范。要针对解决当代书法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进一步建立完善举办各类各级书法展赛的办法规定,对展赛形式、展赛规模、展赛级别、征稿范围、主题要求、稿件文本及规格,甚至文本字数等做出相关要求,要明确各种展赛活动监督、审核机制,以确保对展赛活动的正确方向性控制引领。要按照公平、公正、公道、科学的原则,不断规范完善书法展赛评审机制,要建立更加广泛的评委队伍,增加评委中文学评委、书法评论家的比例,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评审办法,逐步打破固有的、唯书写技艺的评审格局,以有效遏制模仿、跟风现象的发生。要由下而上逐步建立科学公正的书法评价体系,对书法家的基本资格、书法作品及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做出明确要求,要建立高水准的书法评价专家队伍,普及书法知识,积极引导提高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欣赏水平,充分体现评审的公正性、专业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同时,还可以打破行业限制,参照美术方面美术师的评定办法,逐步建立书法家职称评定体系,以纠正人们简单以哪一级书协会员、理事或行政职务来判断书法水平高低的误区,促进书法家队伍创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切实加强教育培养,全面提升书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书法家的学识素养是书法家创作的基础和源泉,遍观历代书法大家,从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蔡邕、东晋的二王、唐代的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到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唐寅、祝枝山、徐渭、清代的刘墉、翁方纲,再到近代的吴昌硕、沙孟海、启功、齐白石等人,无不是学富五车、涵养深厚之士,所以当代书法家与古人的差距并非在于技法,而是学养和对承载书法“旧语境”文本的把握。针对如此情况,各级书协组织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要在举办各种形式书法集训班、提高班、精英班、冲刺班时,对培训内容扩展,不能单一的技法讲授,要既讲书法创作,又要讲诗词文赋创作,不断提升书法家队伍的综合素养和学术水准。要进一步规范各种书法培训机构,强化审批监管,逐步建立综合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书法人才师资库,审核颁发书法教师资格证书,不断提高社会书法办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教育方面的优势,将书法教育逐步扩大普及到全社会,作为主体学历之外的书法文化修养性教育培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书法工作者、爱好者,开展书法学习培训工作,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创新者。
三是提倡多元风格表现,着力打造歌颂时代的精品佳作。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世界文化完美呈现的艺术风格更是多样的,毛主席早就讲过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呈现的书法,不但有真草隶篆诸体之分,有秦篆、汉隶、魏碑、唐楷、章草、今草之别,还涌现出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徐渭、王铎、吴昌硕等风格多样的书法大家。然而到了当代,尽管古代不同时期书体、书风和发掘出的大批文物,为书法家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但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个性单一、千人一面的“美术化”“空壳化”“盲从化”倾向。面对如此现状,必须大力提倡书法创作的多样化,风格的多元化,研究的多领域化。杜绝固步自封,片面看待不同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要不断丰富展赛模式,在竞技式的展赛之外,多举办一些书法风格的交流展,对话展,给不同群体提供展示自我机会,对当代书法创作进行有益探讨。欧阳中石先生曾将其书法教育理念概括为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书以焕采,切时如需。此言虽然朴素无华,却高度概括了中国书法的内涵和价值。笔墨当随时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而书法自古就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5]之说,中宣部部长黄坤名同志在全国第八次书代会上也强调:“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凡是传世之作、经典名篇,无不是倾注心血、厚积薄发的结晶。”[6]所以当代书法家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要坚守艺术理想,遵循艺术规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萃取传统精华,汲取经典营养,要扎根于生活,亲身去经历生活,用心灵感受真善美的体现,讲好中国故事,着力打造具有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反映时代风采的精品佳作。
四是不断净化媒体网络,努力营造书法发展的良好氛围。书法作为书斋文化,能适应时代,与网络结合建立发展平台固然很好,但也因为诸多乱象扰乱了书法的发展秩序,特别是混淆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所以必须不断净化媒体网络,特别是微信和抖音。要进一步加强资格审查和监管,及时进行规范清理,要通过办法有效地加以管理,确保其发布高质量的准确信息,要普及书法知识,不断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自觉抵制不良网络现象,真正起到繁荣推动书法的作用。要加强书法家队伍建设,教育书法家自觉肩负起培养提高大众审美眼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时代精神的历史重任。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7]当代书法家们要深入思考,善于运用手中的笔墨,发挥审美、认识、教育等功能,把自己对社会政治的理解,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人,以精彩的艺术语言打动人,用对新时代的热爱激励人,用优秀作品服务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创造社会效益,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我党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综上所述,当代的书法发展正呈现出蓬勃繁荣之势,但是受崭新语境、时代背景、展赛风气、浮躁环境等诸多深层次因素影响,在展赛机制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名利心的驱使下,出现了创作形式美术化、书法作品空壳化、书家风格盲从化的倾向,也严重制约了当代书法由高原向高峰的提升。针对如此现状,只有逐步规范书法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书法队伍学养素质、大力提倡风格多元化创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绝地突围,扎实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持续、健康、平稳、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史》(aoo9年版)之“元明卷”“清代卷”中就多次征引这条记载。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卷六十,中华书局,1965年。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9页。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10月,第20页。
[5][清]梁巘:《评书贴》,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点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575页。
[6]黄坤明:《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华章——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书法》,2021年第一期,第4页。
[7]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15年10月,第26页
艺术简历:
王行舟简介一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王行舟,陕西大茘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982年入伍,在部队历任放映员、宣传干事、文化站长、宣传处副处长、上校政治委员。200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研究室调研员、省文联组联部主任、省书协秘书长、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省文联二级巡视员。
王行舟长期从事宣传文艺工作,策划组织了多次重大书画主题活动及百余次采风慰问活动。书法作品及书法理论文章在《书法报》《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文化艺术报》发表,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览。为部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及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曾被评为全军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和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中国文联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王行舟书法作品集》。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