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9岁的黄旭华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对他的颁奖词是: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如颁奖词所言,黄旭华一生功勋赫赫,却是默默奉献,低调但刚毅有力。1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黄旭华工作的研究所获得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这些当年黄旭华求学、工作、生活的精彩瞬间,也是他一生奉献祖国、奉献核潜艇事业的写照。
试验成功
作诗抒怀
1988年3月4日,在葫芦岛上,黄旭华站在核潜艇前留下了一张合影,这艘核潜艇即将到指定海域进行极限深潜试验。
深潜试验是考核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也极具风险性。“一个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一百多米的艇,任何一个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这样形容风险。之前不久,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深潜失败,全艇160多人葬身海底。
2008年10月19日,黄旭华指挥大合唱《歌唱祖国》
这位年过六旬的总设计师立刻与战士们座谈,并当即决定:“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
现已82岁的研究员尤庆文,当年抱着一台录音机把深潜现场录了下来。接近极限深度时,艇开始一米一米地下潜,只听到巨大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的“咔嗒、咔嗒”声,艇的壳体也因受压变形不时发出沉闷的巨响。但黄旭华依然镇定自若地指挥着:继续下潜!
“当试验成功,潜艇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很激动,我没有哭,但我满脸都是泪水。”黄旭华当下作诗一首:“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既能气定神闲引吭高歌
也能潇洒指挥大合唱
2008年10月19日,研究所举办文艺晚会,黄旭华指挥大家大合唱《歌唱祖国》。照片里他穿着白衬衣和黑色西服裤,打着领带,站在舞台上,左手抬至腰间,右手高高举起,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前方。总指挥这个角色,黄旭华从82岁当到了87岁。
2008年10月19日,黄旭华指挥大合唱《歌唱祖国》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黄旭华的生活总是乐观且丰富多彩。黄旭华会吹口琴、拉二胡、打扬琴。五六岁时就熟悉简谱,直到现在,随手拿起一个新歌的简谱,他都能唱出来。
黄旭华既能气定神闲引吭高歌,也能潇洒指挥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他不仅能上台表演戏曲歌剧,还能坐下来潜心创作,曾为核潜艇人作词作曲了两首歌。
1988年3月4日,在葫芦岛上,黄旭华站在核潜艇前留下这张合影
没有助理或保姆
老夫妻一直过着简朴生活
虽然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他们没有助理或保姆,83岁的李世英每天给两人做简单的三餐饭。去年开始,黄旭华“承包”了家里洗碗的工作,妻子评价他洗得还挺干净。
虽然年逾93岁,黄旭华每天的工作依然排得满满的。每周工作日,黄旭华早上从家中步行至办公室,8时30分开始上班。整理个人资料、开会、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中午下班的铃声响起,我才惊觉哎呀下班了。”他自嘲道:“我的工作效率不高,看文字不再是一目了然,得老花镜加放大镜两镜并用。”
黄旭华和妻子李世英一直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问及老人长寿的秘诀,他笑着说:“生活要有规律,心态要好。不要总是照镜子,看自己是否长了皱纹或者白发。”妻子则总结:“他的生活很简单,从不追求物质上的奢侈,心里只是记挂着核潜艇事业,没什么杂念和困扰,核潜艇是他最大的追求和快乐所在。”
当场外指导
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代
1997年,黄旭华在办公室抚摸核潜艇的模型说:“发展核潜艇事业,必须全国大力协同,需要一大批为之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他说:“我老早给自己定位:不介入所里工作,放手让年轻人好好干,当好啦啦队为他们撑腰鼓劲,必要时当当场外指导,而且我的指导也仅供参考,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觉得我说得对就听,千万不要因为是我讲的,就一定要做。”
“黄老给我们很多精神支持。”44岁的军委科技委专家陈虹是黄旭华的同事。他说,有时候提出一些设计观念,总有人问“美国搞了没?”而黄旭华就鼓励他们,“不管美国人搞了没,你们要坚持自己的创新和研发”。
记者黄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