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入场,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2020年,数字人民币正式进入实际试点阶段,由此,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引发了众多的行业探讨。那么,在未来,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货币,能否成为更安全可靠的避险货币?其能否有效促进人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2020年,数字人民币正式进入实际试点阶段,由此,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引发了众多的行业探讨。那么,在未来,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货币,能否成为更安全可靠的避险货币?其能否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在企业支付方面的作用和前景如何?
互联网巨头入场,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针对这些问题,日前,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在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上对数字货币的演进和国际实践、理想与现实、生态系统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探讨。
互联网巨头入场,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朱嘉明在演讲中指出,加密货币由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货币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了以稳定币为主要特征的发展趋势,并开始全方位的进入传统金融领域。
  杨涛则认为在金融新基建变革的发展趋势下,货币与支付清算体系是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它就如同金融领域中的道路、桥梁、机场,承载着人流、物流。而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清算体系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相当重大。
  作为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数字人民币已经开始落地和应用,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他指出在12月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期间,京东的多个场景都开放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购物。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京东数科新媒体对文章的核心观点进行了不违背原意的整理和编辑):
  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首先有请权威学者朱嘉明老师给我们做一个主题演讲,梳理从数字货币到稳定币,再到数字人民币的来龙去脉。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数字货币从诞生到现在,严格来说还不足12年,但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它的诞生与演进以及现在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字货币是纯粹民间性、非机构参与、未被纳入监管范围的,主要以比特币、比特现金、以太坊发的以太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形式存在。
互联网巨头入场,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数字货币的起源是比特币,比特币的思想是在2008年11月提出的,它的发展主要基于四个条件:
  1. 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
  2. 科学,尤其是数学的新发展。密码学、一些数学工具和思想的发展与应用为它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3. 新观念、新思想的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密码朋克运动推动了比特币的诞生。
  4.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
  随着比特币的诞生,以太币、莱特币、瑞波币等加密货币纷纷诞生,在民间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的社会圈子:由于数字货币出现而产生的"币圈"、由于需要挖币而产生的"矿圈"和强调支区块链技术的"链圈"。
  此时它的发展还主要局限于民间。
  与黄金这种传统的财富形态相比,它的拥有者有三个主要特征:1)年轻化:拥有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35岁。2)职场专业人员较多。3)男性较多。
  同时,它的稀缺性、保密性、便携性、支付灵活性都是黄金难以替代的。目前,它的系统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其价格和黄金价格已经呈现出一个非稳定的剪刀差趋势,有机会成长为一种更安全的避险货币。
  第二个阶段,稳定币出现,开始影响传统的金融生态,大量的传统资本融入这个领域,出现了传统货币和数字货币的结合。同时,央行也开始直接介入,发行基于央行和国家信用的稳定币。
  稳定币主要有三种形态:
  1. 以法定货币为基础。
  2. 以资产为基础。
  3. 以算法为基础。
  目前第一种形态更加值得关注,尤其是基于美元的稳定币,如USDT、USDC和PAX。其中USDC较具有影响力,因为其直接受到政府监管且被众多主流金融机构认可;PAX更具透明性,被完全纳入监管。
  同时,很多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高盛、JP摩根、中金等,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发行稳定币,脸书也在去年发行了稳定币Libra。更重要的是,央行也行动起来,开始直接进入这个领域,发行基于央行和国家信用的稳定币。
  第三阶段,传统金融、传统资本已经和数字货币走向全方位的融合,各国的政策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金融美国银行业货币监督署已经明确联邦银行可以向数字稳定币发行方提供储备和托管服务。
  此阶段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1.发展方式多元化,数字货币到目前尚没有产生一种统一的发展观念,而是存在三种明显不同的模式:1)美国模式:通过以美元为基础的稳定币形成新的美元形态。2)欧盟、中国模式:由央行直接推出。3)瑞典、新加坡模式:通过交易市场推动它在传统金融领域的应用。
  2.它正在以稳定币作为其基本特征。
  3.传统资本,如投行、互联网公司等,开始涌入这个市场。
  4.它正和国家的金融体系、金融战略相结合。
  第四阶段,对数字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没有数字货币介入和影响的数字经济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发达的数字经济。反之,没有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大的应用场景,它也难以得以发展。
  当我们讨论数字货币时,究竟在讨论什么?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请中国社科院金融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院长向我们讲讲对数字货币的思考,以及其在中国的一些实践。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无论是政策层,还是行业界、学术界,都高度关注,甚至我国在"十四五"规划里也特别提出了要进一步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
  这是因为在金融新基建变革的发展趋势下,货币与支付清算体系是比较重要、也更为核心的,它就如同金融领域中的道路、桥梁、机场,承载着人流、物流。而它作为支付清算体系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相当重大。
  数字货币,分开来是数字+货币,它概念的模糊,一方面是因为"数字"背后所代表的技术没有形成清晰的共识,更重要的是"货币"的概念也难以界定。因此,当我们讨论新兴数字货币时,不妨从过去货币研究的主线中试图找到一些契合点。
  从货币的分类出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数字货币进行探讨:
  一方面是法定货币。即依靠政府法律成为合法流通的货币,其本质是政府信用。从统计方式上说,根据流动性的差异,可以分成三种:
  1. 狭义的观点(M0):只有央行发行的通货才是法定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
  2. 中间性的观点(M1):法定货币可以包括基础货币和储备货币,即除了流通中的现金外,还有库存现金、企业的活期存款。
  3. 广义的观点(M2):法定货币是基础货币经过货币政策的运作、货币的流通,成为银行存款货币的形态。从广义的角度看,法定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不同的货币发行主体的信用有差异。
  在考虑数字化对法定货币的影响时,需要按照上述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区分。
  国际清算银行把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划分为通用型跟批发型。通用型又叫零售型,面向所有个体和公司发行,主要用于小额零售交易。批发型面向大型金融机构,用于大额的交易结算。
  可以看到前者更多是聚焦于M0的层面,后者则扩展到面向M1、M2。绝大多数央行致力于研发零售型的CBDC,少数则推出了批发型的。
  其中,零售型的法定数字货币有两种设计结构:
  1. 直接型,既单层运行机制,也就是央行直接通过这种模式发行基于帐户的,甚至是电子钱包,主要用于国内支付。
  2. 间接型,即双层运行机制,央行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商业银行再对终端用户。我国采取的就是双层运行机制。
  另一方面是私人货币。在加密货币出现之前,其实私人之间达成共识的交易媒介——私人货币就一直存在。
  在有些国家发行私人货币是被严格所禁止的,但在很多国家当中相关的法律规定比较模糊,虽然法币在现代央行制度之后已经处于垄断地位,但私人货币仍然有存在的空间:如政府财政赤字、危机严重、政局不稳,导致民众对法定货币的信用产生恐慌时,或针对特定群体的特定交易需求时。
  当时私人货币没有受到法律当局与货币当局的很高关注,是因为它整体上规模有限的,影响有限,且是中心化的,出现问题容易追责。但当比特币出现后,格局发生了改变。早期去中心化的这些加密货币变成了全新的私人货币,使得货币当局对私人货币的发展产生了些许担忧。
  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各种各样的私人加密货币融资行为当中确实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从ICO,到IFO,IEO,IMO、IDO、IBO,还有STO,私人货币绕过了原有的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因此缺乏法律约束,产生了一些风险。
  我国对于ICO领域已经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当然现有的政策是一刀切,未来还要进一步的探索。
  基于以上对数字货币的界定,当前它的发展也可以从四个方面讨论:
  1. 央行法定。包括我国正在研发的数字人民币,它本质上是央行直接发行的数字债务,用于替代M0,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研究进展在全球处于前沿位置。
  2. 超主权。虽然目前超主权的数字货币发展缓慢,只能依靠跨央行的IMF或是央行直接推动相关的研究探索。
  3. 民间的稳定币。由于法律限制,我们国内参与或者发展没有太多。
  4. 一般的加密货币。它作为加密数字资产,已经市场化运作了,政府关注的是投资者保护,交易合规性、反洗钱等等。
  数字人民币的未来何去何从?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关于数字货币的生态,中国的移动支付现在发展非常好,而我们看到在海外用银行信用卡支付是主流的,电子支付在中国已经远远超过海外。
  而我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在移动支付开始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M0占比其实是明显下降,大家都用更方便的,用纸币的倾向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不收纸币,后来央行明文规定不可以不收人民币纸币。其实这个现象的发生也催生了中国电子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是相对比较早的尝试。
  以京东支付为例,在数字人民币当中提供了技术及很多场景的支持。12月5号,苏州市政府宣布的联手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启动预约本周末,京东的各个商业场景都开放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购物,数字人民币其实已经开始落地和应用,我们认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互联网巨头入场,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杨涛老师对数字人民币未来的发展如何看?
  杨涛:面对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精准把握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发展路径、摆正数字人民币的位置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视角讨论:
  1. 在零售支付层面发挥作用:央行法定数字人民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通过部分M0替代,为我们国家零售支付体系提供冗余性,多一种选择,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数字人民币还可以切入支付流量的入口,对原有很多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如可以探索数字人民币在中小企业支付服务上的应用。当然,通过强化货币当局的交易信息的把控和反洗钱的能力,可以降低洗钱等各方面的风险。
  2.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尽管数字人民币未来可能在跨境方面,尤其是跨境零售支付方面发挥作用。但从现实的路径上来看,必须要承认短期内对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相对还是有限的,没有大家预期当中那么高。当然,我也觉得基于中长期来看,如果这样一个实验做得比较好的话,它实际上是对于未来货币属性、货币功能、货币传导机制、货币存在的价值一个提前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尝试。
  3.对超主权数字货币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国际化的央行间的数字货币替代物的建设,为未来可能的超主权数字货币奠定基础。
  4.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监管加强:对于众多的加密数字货币,重点是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抓手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总而言之,数字化时代必然带来数字金融模式的转变,货币自然是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
  无论我们指的是新型的数字货币,还是指货币的数字化、电子化,这种趋势肯定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觉得也不应该过于狂热,尤其是不能为发展而发展。
  一国货币,不管是否数字化,它的国内价值是什么呢?承担货币功能,稳定价格,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
  而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关键不仅仅在于是否在于数字化改造,而是取决于背后的国家信用、市场接受程度、安全性预期、国际政治规则、一国涉外法律约束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