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照片让许多网友震惊。
照片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翘着腿,悠闲地坐着玩手机,就在他身边一米不到的地方,一位中年妇女双腿跪地说着什么。
这位女性不是别人,恰恰是这个男孩的母亲。
而那个被亲妈跪倒的男孩,不仅对母亲的举动无动于衷,还拍下照片发在朋友圈,配上文字“开心每一天”。
据悉,这位母亲做出这个举动,是想恳求自己的儿子不要辍学,儿子一意孤行,不想继续读书,她百般无奈之下,只想出了下跪请求的办法。
可她恐怕没有意识到:跪着的家长,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娇养儿女如喂狼!
我们 以为拼命讨好孩子,就能让孩子回心转意,却忘了教育最重要的是原则与底线。
“他还是个孩子”是最大的谎言。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讨好最常见,就是父母拼命为自己孩子免责,他们常用的一句话是:他还小,还是个孩子。
孩子恶作剧掀女生裙子,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孩子闯入亲戚家乱丢乱拿他人物品,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大人别和孩子一般见识”;
孩子上学时合伙欺负弱小,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都是闹着玩儿的”。
对大人而言,这句话是客套,也是自我安慰。
但对孩子来说,这句话成了他们横行霸道的“护身符”。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论做什么,都可以用“孩子”这个身份来获得特权,那父母的威严、规则的制定就成了一场空话。
有时候,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纵容熊孩子的家长。
这种纵容,是一种畸形的依恋!事事冲在孩子前面,生怕自家孩子吃亏吃苦,这样的家长自己就不够独立。
曾经看过一条让人匪夷所思的新闻,一个12岁的男孩,竟然还在一天三顿地喝母乳。
母亲一度求助于医生,生怕孩子这么久还不断奶是存在生理疾病,结果医生回了一句:“你回去吧,你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这是你们母子俩的心理问题。”
原来,这个母亲最早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就尝试过断奶,结果家中老人看孩子哭闹得厉害,都劝她“孩子想吃就给他吃”,她心一软就同意了。
一晃孩子四岁了,她觉得必须断奶,可孩子刚哭,全家人都来劝她,她自己心里也觉得听不得孩子哭,又一次放弃了。
一拖再拖,孩子十二岁了,依然没有断奶。这个理应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天喝三次母乳,不喝就在家大发脾气。
在这个家庭里,正是因为父母不舍得被孩子依恋的感觉、不舍得退出孩子的生活,所以才导致孩子不像一个“正常孩子”
所有人都在不断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当借口,殊不知,这句话恰恰是最大的谎言。
就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误以为,“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是用来保护孩子的,其实,过分的包庇,过分的保护欲,正在悄悄扼杀孩子的未来。
没有分寸感的父母,是害不是爱。
对很多家长来说,那个下跪的妈妈让人同情,甚至不由得感慨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因必有果,恰恰是她这种无原则的溺爱,造成了最后跪求孩子读书的结局。
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真正缺失的,是亲子教育中的界限感。
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和所有物,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误以为世界不过如此,结果却是:
生下他,养大他,最后用没有分寸的爱亲手毁了他。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让不少人很惊讶。
湖北襄阳一位刘姓妈妈在自己朋友圈找保姆,这个保姆不是照顾别人,而是她刚上大一的女儿。
刘妈妈坦言,女儿从小就没做过家务,自己又忙,没空帮女儿洗衣做饭,于是希望找个保姆,“花钱图个安心”。
父母不放心孩子独立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面对的是已经成年、进入大学的孩子,那这种处处包办、大包大揽的照顾,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当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越过了边界,那就不是爱,而是害。
《少年说》中,有一个名叫郝睿涵的高二学生就抱怨过自己的家长“太宠自己”,活生生把自己培养成了“高分低能”。
小时候,她还不怎么会用筷子,家长没有教她怎么用,反而让她用勺子,这一用就用到了高二,17岁的她,甚至还不怎么会用筷子。
初二时,她才开始自己穿衣服;
录节目前几天,她第一次试着自己倒热水;
想要自己买衣服,却连衣服型号是什么都毫无概念。
全家人密不透风的爱几乎要让她窒息,她最后对家长发出了呐喊:
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学习机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可怕的是,过度的溺爱,正在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力,这种感情,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不得不依赖背后的怨恨。
对孩子来说,越界的爱,摆脱不了,却又承受不起,最后的结果只有无尽的痛苦。
无条件爱孩子,不等于无原则爱孩子。
我们要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行为。
上周末,我带着孩子逛超市,不远处有个小男孩在哭闹,不依不饶地要买一个汽车玩具。
孩子妈妈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不停地对儿子说:“家里已经有过了。”“你不能一直要买新玩具。”
但是小男孩显然不买账,甚至开始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妈妈依然不同意。
眼看着孩子情绪要失控,妈妈把他拉到一旁,蹲下身和他说着什么,孩子的哭声慢慢平息了。
我原本以为,这场闹剧就这么结束了,没想到等我结账的时候,又碰到了这对母子。
小男孩志得意满地拿着汽车玩具套盒,显然是“得逞”了。
当时我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那位妈妈前面所有为了“坚持原则”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从“爱”到“溺爱”,中间就只差了“执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孩子有过第一次妥协,背后就会跟着无数次无可奈何。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关于“熊孩子”的视频火了。
一个小姑娘为了买芭比娃娃在商场大哭大闹,后来干脆躺在地上不起来。
一旁的爸爸表现得异常淡定,女儿“躺”了三小时,他就在旁边看了三小时。
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松口答应孩子的要求。
这位爸爸看起来特别狠,其实背后满满的都是爱。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鼓励式教育”、“富养孩子”、“无条件包容孩子”时,清醒的父母早就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爱。
这种爱,不是父母的自我感动,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给孩子锻炼成长的机会。
在网上看到一组照片,一个三岁的小男孩穿着围裙在收拾碗筷。
发图的网友说,孩子妈妈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外摆了许多桌椅,顾客们吃完之后会留下碗筷餐具。
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就会出现,他甚至还没桌子高,却麻利地收拾着餐具,一次拿不了太多,就多拿几回。
有人质疑,孩子爸妈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干活。
这样想的人恰恰忽略了,不是每个人生来都能锦衣玉食,与其让孩子成长在真空环境中,拥有与现实条件不相符的生活,不如尽早地去见识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
特别狠心的父母,对孩子拥有特别的爱。
孩子不需要被讨好,他们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砺,也可以被拒绝。
请勇敢放手,让孩子尝试人生的酸甜苦辣。
延伸阅读
醉驾玛莎拉蒂车主父亲企业停产,网友:溺爱毁人一生
“醉驾玛莎拉蒂撞飞宝马”事件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继警方公布玛莎拉蒂车内3人身份,其家庭情况又被曝光。
据@紧急呼叫报道,谭某父亲开办的皮毛销售公司厂区。该厂区占地约数百亩,周边为可耕地,处于停产状态,该厂区已将土地性质变更。工作人员透露,谭某父亲对女太溺爱。公司以收购驴皮,加工供货给阿胶厂为主。
此前报道
据永城市公安局调查,7月3日晚,谭某(女,23岁,无业)、刘某(男,24岁,学生)、张某(女,21岁,永城市属企业职工)3人,在永城市东城区雪枫路南段烧烤店吃饭、饮酒后,谭某驾驶豫NExx55玛莎拉蒂轿车,拉载刘某、张某2人离开。22时40分许,谭某3人驾乘车辆行驶至永城市东城区地税巷时,与正在该路段行驶及路边停放的皖FExx69大众轿车等8辆轿车发生轻微剐蹭,未造成人员伤亡。
随后,谭某驾车逃逸。22时42分许,谭某驾车逃逸至永城市东城区东环路与永兴街交叉口,追尾撞击一辆等待信号灯的豫N0xx2L宝马轿车,致宝马轿车燃烧、车内2人(葛某,男,44岁;贾某,男,43岁)当场死亡、1人(驾驶员王某,男,31岁)受伤;肇事车内3人受伤。
据警方调查,事发当晚7点左右,犯罪嫌疑人谭某某驾驶一辆玛莎拉蒂轿车和朋友张某某、刘某某相约在永城市区一家烧烤店用餐,三人饮酒后,回到谭某某的车上。张某某表示:“我说叫个代驾吧,叫代驾后代驾一直没来,然后我们就坐车上等。”
有网友心疼肇事者父亲:
“说实话,心疼这个父亲,辛辛苦苦给村里修路盖楼,资助村里读不起书的小孩,结果却没把自己的闺女教好,给闺女开玛莎拉蒂,自己却只开个面包车”
“溺爱真得毁人一生,但这个悲剧产生的原因,一定不仅仅是因为溺爱”
也有网友质疑:
“能不能就事论事?司机撞人了,你们管人家爹干啥多有钱”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