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用户的数据成为了互联网企业最大的财富,而对于数据财富的争夺,也让不同的企业之间擦枪走火。继前不久顺丰与菜鸟为用户数据相互封杀一事之后,日前,同处深圳一向井水不犯河水的华为和腾讯也为了用户数据大打出手。一个是年出货量上亿台手机的国产第一大硬件品牌,一个是手握数亿用户的第一大互联网公司,两大巨无霸公司,在数据共享这件事上,究竟在争夺些什么? 拿着手机的你,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想要吃什么?这些数据,可能正通过你手上的手机,和正在手机上运行的各种APP,被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所分享。
腾讯华为因用户数据“掐架”
此次华为、腾讯双方纠纷起因源于华为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在2016年12月发布的荣耀Magic手机,这是荣耀发布的首款概念机,由华为2012实验室耗时近两年时间研发而成。Magic基于Andriod系统重新开发了MagicLive系统,这是华为手机首次尝试人工智能应用。
而该款手机最大的卖点在于可根据微信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通话、购物等时候也能提示相关服务信息,这些均是华为与科大讯飞、高德、支付宝、携程等APP深度合作研发的结果。据华为方面发表的声明表示,“所有的数据都应该属于用户,而不是腾讯或者荣耀Magic,”华为方面表示,“荣耀Magic获取的数据都经过了用户授权。”在荣耀方面公布的最新的一段视频显示,荣耀智慧助手在运行时并不需要联网,用户数据在本地并不上传。而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在回应事件时也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华为手机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多重防护,坚决捍卫消费者的隐私安全。
据相关消息显示,腾讯方面则认为,华为不仅在获取腾讯的数据,还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在腾讯方面公布的声明则显得不愿就事情进行更多评论,腾讯表示:我们和所有的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和第三方appdeveloper都保持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并与监管单位密切交流,为更健康的互联网未来而努力。
作为中国最受“尊重”的两家互联网企业就用户的数据而互联网开撕一时间让外界可谓大跌眼镜,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用户数据的重要性的关注,在互联网企业如此“卖力”抢夺用户数据的同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当如何保障呢?
纷争背后数据归属成关键问题
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7)》显示,目前近六成企业已成立数据分析相关部门,超过1/3的企业已经应用大数据,大数据应用为企业带来最明显的效果是实现了智能决策和提升了运营效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时刻都产生着各种的数据,位置数据、消费数据、喜好数据等等,而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行为数据,在不同的互联网企业看来则蕴藏着巨大的价值,互联网企业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整合,在加以利用后,用户数据演变成了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所在,而正是这种巨大的价值背后,也让互联网公司在搜集用户数据方面常常会成为业界诟病的话题。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金言表示:“大数据已经悄悄地进入到了个人隐私的灰色地段。借助大数据技术,每个人都被数字化了,你的所有活动都处于外界掌控之下,甚至还可以借此预知你的未来行为。”
在互联网企业纷纷争夺用户数据的背后,用户数据的归属则成了关键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认为,用户数据当然是属于用户本身。“无论是华为也好,腾讯也好,都不是用户数据的所有者,不是合法拥有所有者,只是业务中会使用到用户数据。实际上都应该考虑到如何尽可能保护好用户的数据。这次事件表面上是华为和腾讯的争论,实际上涉及到所有和用户数据有关的企业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用用户的数据。”
邬贺铨院士认为,类似的争执最终还是需要法律法规来解决。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用户数据保护在宏观层面已有立法,但具体的规定还有待细化。“这是有必要的。《网络安全法》今年6月份已经生效,里面有关于用户数据的内容,但并不具体,有关部委可以做一些解释,这样大家能更明确界限。”
对用户数据需要“取之有道”
据工信部近日发布2017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业务运行情况报告指出,我国移动应用程序(APP)市场持续活跃,应用数量已超402万款。6月,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与苹果应用商店中新上架12万款移动应用(APP)。截至6月底,我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移动应用数量超过232万款,苹果商店(中国区)移动应用数量超过171万款。其中,第三方应用商店分发数量超过6277亿次。数百万种的APP应用种类繁多,几乎每个APP在安装到用户的手机后都会要求用户的提供各种权限的允许,以方便这些APP应用获取用户的数据,而这些获取用户数据的行为是合法合规的吗?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也开始施行,进一步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据介绍,《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建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数据跨境传输的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法》多项条款都明确了对个人信息收集和保护的各项要求。新规提到,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新规强调,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这也从法律法规上要求了各个互联网企业在获取用户数据时需要“取之有道”。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副主任刘欣然表示,当前我国处理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注重自己的领域,行业沟通不足;第二是系统孤立,技术成果和能力难以共享;第三是在机制上缺乏标准,没有组织化和体系化。他建议,要尽快建立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追踪的网络安全问题联合处置机制。
8月8日,对于华为和腾讯因用户数据问题产生的分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回复称,已收到有关情况反映,正组织调查协调,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链接
互联网企业数据
之争事件索引
1.淘宝屏蔽百度推广
淘宝于2008年屏蔽百度对淘宝网的搜索服务,称是因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SEO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淘宝明确表明不允许百度搜索引擎抓取淘宝信息,即便技术能够实现,即便网页上的权利主体——淘宝网的网店店主同意,如果淘宝平台不同意,百度同样不能抓取这些淘宝店的商品信息。
2.乐动卓越起诉阿里云
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游戏公司)的服务器由国内云计算第一巨头阿里云提供,但是这个服务器被他人侵占涉嫌运营侵权游戏。乐动卓越发现后向阿里云申诉,要求阿里云停止服务。阿里云认为,作为云服务提供商,他们无权审查用户数据,也就无法停止服务;而游戏公司认为,服务器提供商有义务删除侵权游戏数据。今年5月,这一侵权案宣判,法院认定被诉方侵犯了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需赔偿乐动卓越公司经济损失和合理费用约26万元,这也是国内首例涉及服务器提供商责任认定问题的案件。
3.顺丰与菜鸟之争
今年6月初,顺丰与菜鸟网络发生冲突。在以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理由下,顺丰关闭了丰巢数据信息回传菜鸟网络的端口,菜鸟网络随后发文指责顺丰导致了部分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混乱。战火点燃之后,京东、网易、腾讯甚至是美团外卖、优信纷纷以行动表示对顺丰的支持,而EMS、苏宁、易果生鲜、全峰、国通、圆通等企业则齐发声明,选择了站队菜鸟阵营。后经中国邮政总局协调,双方全面恢复业务合作和数据传输。
4.京苏舌战
7月19日,京东突然向平台商户发出通知,要求商户停用天天快递。随后天天快递回应称理由荒谬并称已经紧急向国家邮政局投诉京东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不久后“京苏舌战”开始,苏宁方面相继发布微博文章指责京东,称“京东,可以做错,不可作恶”、京东妄想称霸必自绝于物流同行并称京东黑苏宁不是一两天。京东方面则回应苏宁“应多看网友评论,收起玻璃心”并且三问苏宁。
另外,京东还发布一则《关于使用平台推荐快递的通知》,要求商家选择推荐的快递公司发货。不在推荐快递公司列表的圆通与百世快递也分别就此事作出回应。
商家之间为了利益之争大打出手,那么请问用户的权益和隐私谁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