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所谓现象级,根本没法依靠明星效应堆砌而成,甚至制作水平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在多媒体联动的时代,媒体讨论度和收视数据的并驾齐驱才有可能产生“现象级”。《楚乔传》的“逆天”数据即便真实,缺失了能够联系现实、值得深度探究的话题,也只能止步于数据,难有其他水花了。
后三国大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自播出以来,在业内收获了不俗口碑,不论是演员演技还是摄制手法,都被主流媒体打上了“优质国产剧”的标签。对于现今的荧屏而言,这个称号可是千金难买。《军师联盟》在7月14日告一段落(还有下部),收视率也终于在大结局前夕双双破1,优酷网络点击量破60亿。
尽管如此,相比同期《楚乔传》300亿的播放成绩而言,《军师联盟》从市场反应来看还是有些遗憾。与此相对的是,《楚乔传》在口碑和业内认可度上都远远不及《军师联盟》。这看似相悖,但实则就是一个关于“叫好还是叫座”的经典命题。
成为《军师联盟》的观众,是需要一定门槛的。既要看懂并没有那么通俗的台词(经常有大段文言文),还要了解三国历史或《三国演义》。否则即使看了剧,也没法参与讨论和点评。既然对观众文学素养和历史素养提出了要求,想在整体市场上引起讨论和话题,就有一定难度。可以回想下,在社交媒体平台与此剧相关的最热门话题,应该就是“春华训夫”、“李晨的眉毛”这样老少咸宜的桥段了。
相比之下,《楚乔传》就是一部标准的网红剧。女主光环+三角恋+宫斗+武侠传奇,再加上年轻偶像们的加持,怎么可能受到市场冷遇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即使在大结局当日,《楚乔传》的热度值也几乎是《军师联盟》的40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这可能就是全民和分众的区别吧。当然了,当年粗制滥造的《孤芳不自赏》也是如此来势汹汹,《楚乔传》在演员和制作上都还说得过去,再加上每周一波小高潮的节奏,热度自然节节攀升。
三国人物的尔虞我诈虽然暂时落下帷幕,但是暑期档的电视荧屏依然刀光剑影。除了有《楚乔传》,凭借社会话题性保持热度的《我的前半生》一路高歌猛进,还有又一大IP玄幻剧《醉玲珑》也已正式开播。在这些剧中,《我的前半生》恐怕是回答“如何才能兼顾媒体话题和收视率”的一个答案。
开播至今,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大号,对《我的前半生》的讨论,一直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无论是褒是贬,从亦舒小说到电视剧本身,总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切入话题。毫无疑问,该剧火爆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它所对话的社会现实,不论是渣男、小三,还是女性独立,甚至还有支线人物的“爱情长跑”和“婆媳难题”,都刺中了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神经。《楚乔传》《醉玲珑》虽然时常有粉丝在微博上自发制造话题,但大多肤浅戏谑,难登大雅之堂。
两年前被称为业界良心的现象级电视剧《琅琊榜》,恰好也是一部“男人剧”,但是《琅琊榜》在观众接受度上的门槛降低了许多,历史架空性和价值观的前卫性都使得留给观众的讨论空间非常大。不论是专注看小殊和景琰兄弟情深的年轻人,或是沉迷于精良制作与演技拔群的剧迷和业内人士,还是从宫廷政治看政治斗争和改革的高知分子,都能找到触动内心的内容,都能够作为一种谈资融入每个观众和其所在群体的社交谈话之中。
可见,《琅琊榜》能够叫好又叫座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部足够好的作品,更加因为他为社会中各个观众人群都找到了共鸣点。因此,所谓现象级,根本没法依靠明星效应堆砌而成,否则不会有那么多流量明星领衔的大ip剧扑街;甚至制作水平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想想年初《人民的名义》,镜头选取、后期剪辑都略为粗糙,但不妨碍它凭借题材成为“现象级”。
想要让各个阶段的观众都喜欢,除了寻找社会最大公约数,让多数人都能在作品中各取所需之外,在多媒体联动的时代,媒体讨论度和收视数据的并驾齐驱才有可能产生“现象级”。《楚乔传》的“逆天”数据即便真实,缺失了能够联系现实、值得讨论的话题,也只能止步于数据,难有其他水花了。
□吴珏(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