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是如何错过了发展机遇把自己折腾到坑里的?

如果仔细对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巴西和印度非常的像,政府就像个甩手掌柜,社会也撕裂的非常明显。 巴西的富人特别富,1%的巴西富人掌握了50%以上的GDP,他们住在高档社区,从事矿产、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如果仔细对比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巴西和印度非常的像,政府就像个甩手掌柜,社会也撕裂的非常明显。
  巴西的富人特别富,1%的巴西富人掌握了50%以上的GDP,他们住在高档社区,从事矿产、石油、水利、政府等高收益事业,享受全天24小时的私人武装保护,日常生活和纽约曼哈顿的无异。
  而巴西的赤贫人口超过了5000万,他们住在木板搭建的贫民窟里,孩子们成长在黑帮和毒贩的枪林弹雨中,日常就是踢球和偷盗,长大后如果没有成为职业球员,那就极有可能加入黑帮或毒贩的组织。
  里约热内卢有座基督山,山上竖着一座高达38米的耶稣像,耶稣张开双臂,正面对着的是巴西的富人区,而背后则是巴西的贫民窟,艺术的表现了巴西人的生活状态。
巴西是如何错过了发展机遇把自己折腾到坑里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巴西,那个曾经的“金砖四国”和巴西奇迹,看看家里有矿的巴西是怎么把自己折腾进坑里的。
  01
  16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南美大陆的时候,看到这里盛产一种名叫“巴西木”的乔木,于是就管这个地方叫巴西。
  当时的巴西还是印第安土著的地盘,随后葡萄牙人就对这群土著展开了武力再教育,让印第安人挖矿、种甘蔗,后来觉得人手不够,又从非洲引进劳动力,逐步建立起一个由葡萄牙王室统治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巴西帝国。
  到了1889年,帝国崩盘,巴西也由君主立宪制国家转变为共和国,原先帝国的贵族、大地主和商人也换了个马甲,以国家的名义垄断了大部分社会财富,然后这些人逐渐渗透到政府系统,通过收买权力保护自己的财富,并且一直世袭下去。
  这和日本的情况有点类似,现在的日本财团和内阁,多数都是从明治时期世袭下来的,集团内部相互通婚,早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团体,所以整个日本的上升通道被堵死,年轻人要不啃老,要不就只能安心做个螺丝钉,社会稳定的死气沉沉。
  巴西也这个德行,最富有的1%的人口,坐拥国家50%以上的GDP。而且巴西没有经历过独立战争的洗礼,也没有像新中国一样进行深入骨髓的改革,稀里糊涂就混到了现代国家,画风和印度一样。
  二战期间,整个欧亚大陆打的非常惨烈,巴西不仅没有遭受战火创伤,还借此机会完成了经济转型。
  当时的巴西总统名叫瓦尔加斯,这哥们即独裁又民粹,私底下和德国纳粹关系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很多纳粹高官跑到巴西龟缩的主要原因。
  独裁加民粹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瓦尔达加斯执政的18年间,对巴西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造。
  一、土改,把大地主的地给分了,这样才好铺路,建工厂;
  二、普及大众教育,这样工人进厂才能读懂说明书;
  三、国家带头发展工业。
  1940年,瓦加尔斯还搞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开始全面指导国内的经济生活,同时也建起两家国有钢铁公司。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实际上瓦尔加斯学习的正是苏联模式,这也是很多后发国家常用的套路。
  瓦尔加斯政府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短短几年,巴西的工业产值增加了40%以上。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往下演,巴西将会是个妥妥的工业强国,不过很遗憾,到了1954年,瓦加尔斯被军方逼死,捷克裔的总统库比契克上台。
  库比契克延续了瓦尔加斯的工业化路线,在他执政的五年里,巴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0%,钢铁产量翻了一番,电力和通讯业暴力增长了380%,道路交通更是增涨了6倍。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巴西的黄金年代,但实际上这种增长更像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二战结束后,全球物资短缺,巴西也因此暴力输出了一波工业产品,但随着各国恢复生产,巴西的经济就出现了问题。
  从瓦尔加斯时代开始,巴西一直搞的是国有经济,初期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好的时候很多弊端都被掩盖了,比如效率低和成本高一直都是国有企业的特色。
  等到美国这样的工业狂魔恢复元气,大量的廉价工业品出现的时候,巴西的出口就遭到了暴击,同时巴西人惊喜地发现,进口产品质量又好又便宜,那为啥还要买国产货呢?
  美国产品进入巴西市场后,不光是对巴西钢铁等重工业造成冲击,就连鞋服等轻工业,也被美国货按在地上摩擦。
  这里面咱们多说一句,十年前,欧美天天骂咱们贸易保护,现在却反过来了,贸易保护最积极的换成了美国,而咱们却一直喊着要开放市场。道理再明显不过,当一个国家的产业还不足以和别国竞争的时候,当然需要保护起来,要不然就跟一个孩子站在擂台上和职业拳手对打一样,对方只要一拳过来,那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当年美国、德国、日本等后发国家都是玩过贸易保护,前期用高关税或者各种条款保护本国企业,等到这些企业发育好了,产品形成竞争力了,他们就满世界敲门,让对方开放市场。
  巴西当年很随意,贸易门槛基本没有,大门一开,就把洪水猛兽放了进来,随后整个国家经济就陷入滞胀,贸易逆差越来越大。1964军政府上台,当时的贸易逆差已经非常严重,巴西政府只能通过借债和印钱度日,军政府坐不住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奇谋,“进口替代战略”。
  首先,限制部分初级产品的进口,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到巴西建厂,这样初级产品就由进口变成了国产;
  其次,将外资办厂的税收和部分财政收入,投资到国民和本土企业中,增加国民购买力,同时也扶植了本土企业;
  最后,把这种模式逐步由初级产业拓展到了中高端产业,从而实现进口替代战略。
  猛一看这个逻辑没问题,还隐约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味道,这不就是中国的以市场换发展的套路嘛?那为啥巴西还是掉进了坑里呢?
  02
  巴西政府从1968年开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在最初的五年里,巴西每年的GDP增长超过了11%,然而到了七十年代,这个模式玩不下去了。
  首先就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工业成本大幅上升,这让巴西的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大量外资也纷纷离场。
  其次,巴西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补贴政策进行不下去了。但问题是,巴西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高福利政策,一旦停止发钱,巴西人很容易暴走。2019年,法国政府就是提高了几块钱油钱,法国人就穿上“黄马甲”暴走,所以高福利一旦开启,就很难停下来。
  军政府为了应对财政赤字,只能玩命印钱,巴西通货膨胀一下子达到了15%。
  更为尴尬的是,当时的本土企业还没完成转型,设备刚刚升级了一半,国家的补贴就没了,大量工厂开始倒闭。而且这一时期正好是东亚四小龙的黄金年代,儒家文化圈的工人即便宜又耐劳,东亚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血汗程度也是巴西不能比的,巴西也因此被亚洲人抢了饭碗,错过了工业化的历史窗口。
  1985年军政府下台,此时的巴西经济惨不忍睹,年均GDP增长不到3%,人均收入下降了6%,外资占比也从24%下降到了16%,“进口替代战略”完败。
巴西是如何错过了发展机遇把自己折腾到坑里的?
  进入90年代,巴西的通货膨胀一度接近2500%,货币也成了废纸。在这种背景下,激进的改革派上台,随后就发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时任巴西总统的卡多佐,把自己的经济理论总结为“信任市场的力量”,
  卡多佐的经济改革和同时代叶利钦的经济改革非常像,参照的都是西方那套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他降低关税,贱卖国有资产,大规模私有化,降低补贴,还把货币和美元直接挂钩。
  经过卡多佐一顿骚操,巴西的经济没看到什么效果,倒是培养出不少的经济寡头,这些人在私有化的进程中和政府官员相互勾结,很快掌握了石油、矿产、电力等躺赚的行业。
  而且卡多佐的运气也不怎么好,刚看到经济复苏就遇到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巴西也被波及,因此卡多佐政府的账面非常难看,卡多佐也在2002年被左翼政党拉下马。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左翼总统卢拉上台后,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失业,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存。他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发钱,用撒币的方式解决过去撒币的问题。
  当年军政府也是这么操作的,最后把国家玩坏了,卢拉当然知道这段历史,他也非常清楚军政府撒币存在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工业化本质上是密集资本增值的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烧掉天量的资金。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一个作坊里的小老板如果想要发展成为一家上市公司,那就需要把赚来的钱持续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就跟滚雪球一样,但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一旦遇到外部环境不好,前期积累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当年军政府一边补贴企业,一边补贴老百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国家财政还能勉强支撑,后来遇到石油危机,自己的工业又没发展起来,最后输的底裤不剩。
  那问题是,怎样才能投入少,收益高,即能快乐地撒币,又不会引起财政崩盘呢?
  03
  卢拉的答案是卖矿。
  巴西是家里真的有矿,三十多种矿藏的储存量排在世界前列。其中铁矿石的储存量是300多亿吨,占世界的9.8%,产量世界第二。所以咱们不进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最开心的是巴西。
  巴西的铌矿储量455万吨,占世界的90%以上,剩下的还有几百种叫不上名字的矿藏,反正就是非常丰富。
巴西是如何错过了发展机遇把自己折腾到坑里的?
  既然这么丰富的矿产原料无法补贴自己的工业,那就干脆拿出来卖吧。
  从2005年开始,巴西开始扩大矿产资源出口,光是铁矿石一项,就增产了45%,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中国是巴西铁矿的最大买家。
  另外,卢拉的人品是真的好,巴西发现了海盆底下的油气,接着又赶上了石油“牛市”,靠着卖矿和原油出口,巴西政府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不仅缓解了外债和财政赤字,还迅速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在卢拉8年的任期内,巴西政府疯狂撒币,2000万底层人民迅速脱困,外汇储备最高时达到了3000亿美元。
  既然卖资源可以发家,自然就没人去关心萎缩的制造业了,而巴西老百姓因为享受着高福利,对政府的公开腐败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时期的巴西政府,腐败问题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当时的巴西,从议员到县级公务员,从总统到村官,无人不贪,无人不腐。巴西东北部一座4万人口的小城市,一位女市长在5年的任期内就从教育和扶贫经费中克扣了400多万美元,而由于政党的庇护,这位女市长只是被罚了款并解除公职,连监狱的大门都没进。
  有媒体统计,巴西每年2万亿美元的GDP中,至少有5%被贪污或者行贿了。
  在石油价格最疯狂、单桶超过100美元的那几年,巴西就跟个暴发户一样,在南美各国疯狂输出资本,从多米尼加的发电站、到安哥拉的水坝、再到委内瑞拉的地铁线,到处都能看到巴西资本的身影。
  因为缺乏经验,巴西资本闭着眼冲进去,然后又一阵风撤出来,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大堆债务合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傻钱多。
  2008年之前,巴西的年增长率超过了6%,高盛给巴西贴上了“金砖四国”的标签。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矿石和石油价格暴跌,巴西再次输掉了底裤,经济居然出现了负增长,巴西模式转瞬间成了反面教材,“金砖四国”也从那时,就不怎么再提了。
  直到2019年,巴西都没走出08年的阴影,GDP一直徘徊在1%-2%之间。但巴西的政客们仍没有放弃向民众承诺高福利政策,只是兑现的次数越来越少。
  结语
  其实巴西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大部分的拉美国家都是这个问题,没能把握住工业化的历史窗口,最后沦落到卖资源度日,政党为了获得选票,向民众承诺高福利,遇到市场不好的时候,政府就开动印钞机,通货膨胀是常态,政府的信用值早就刷爆了。
  这些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遇到的坑,中国一个也没落下,但中国人都咬牙挺过来了,我们今天的成就,其实是用三代人的剩余价值换来外汇,然后再升级设备,扩大生产,就这么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如果横向比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倒在了工业化的进程中,只有中国才是那个“另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