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舟视点集锦之四篇

赵晓舟视点集锦系列之一:位卑未敢忘忧国2020年之春沉思录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来袭,给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时间,恐慌在空中弥漫,谣言在网上泛滥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赵晓舟视点集锦系列之一:位卑未敢忘忧国——2020年之春沉思录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来袭,给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时间,恐慌在空中弥漫,谣言在网上泛滥,焦虑和茫然写满国人无辜的脸。随之而来的是封村、封路、封城,禁止聚集、交通管制等等。人与人,村与庄,小区与小区,城市与城市,省与省,国与国,要么自我隔离,要么被动隔离。病毒来势之猛、扩散之快、覆盖人群之广,可谓史无前例。这是大流动中国的“暂停时刻”,一个集体反思的难得契机。
  在这场人类与时间、病魔的赛跑与抗争中,我们目睹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亲历了诸多可赞可叹的感人瞬间;我们记住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火神山、雷神山;也记住了白衣天使、医护人员、钟南山、李兰娟。我们启动了远程服务、云办公、云教育等工作新模式,也重新认识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天佑中华,武汉加油”等中华语义。
  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疫情,国际社会坚守对正义和良知的选择,绝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报以善意,坚定站在中国一边,与中国同舟共济、为中国加油,汇成直抵人心的暖流。但同时,美国等西方一些政客却不遗余力攻击中国制度,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践踏道德和文明底线,制造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病毒,侵蚀正常的国际关系。更有甚者,一些台独分子居心叵测,趁火打劫,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挑拨两岸关系,给大陆抗疫抹黑。国内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随波逐流,跟着起哄,对一些虚假消息不加甄别,到处传播,致使大众舆论场扑朔迷离、真伪难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抗疫大局。
  沧海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时刻,中国高层果断决策、精准施策,劈波斩浪、力挽狂澜,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掀起了一场坚决打赢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战争,凝聚了人心,稳住了大局。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迸发的磅礴力量,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彰显的制度优势。这场全民阻击战,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显示了大国实力和科技水平。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2020年这个春节实在令人难忘,难忘的不仅是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涌现出的无数英雄和无数感动,还有因为这场疫情引发的无尽伤痛和无尽思考。
  思考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自然界有一个丛林法则,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这个常识告诉我们,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失衡是导致人类生存空间恶化的重要因素。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篇章。近年来,我国在环保的顶层设计、法规完善以及执行力度等方面,人们确实感受到许多积极变化。但这次新冠病毒突发提醒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要我们在国家立法、政策制定、行业自律、企业约束、全民养成等方面不断强化环保意识、环保检测、环保考评、环保惩处,确保各项环保法规付诸实践、行之有效。
  恩格斯曾在100多年前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不良习惯,正在导致自身的健康与安全隐患。比如食用野生动物、过度开采自然资源、轻视环境保护等等。
  思考之二,生物安全体系亟待强化。从17年前的SARS疫情,到去年底爆发并蔓延至今的新冠病毒显示,在和平环境中生活久了,整个社会缺乏预防重大疫情的意识。现实告诉我们,在应对生物灾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需要科技研究的快速跟进,也需要战略思维的与时转变,还需要管理体制的变革,更需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2015年,比尔盖茨在埃博拉爆发之后所做的TED演讲中告诫人类:“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2018年9月18日,美国《国家生物防御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公布。该《战略》认为,生物威胁是美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威胁。《战略》指出,管理生物事件风险,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这是特朗普政府首份针对生物安全的国家级战略,也是其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应对各类生物安全威胁的战略性文件,代表了美国对国内国际生物安全能力建设的新方向。该战略与此前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一致,突出了明显的针对性和进攻性,暴露出防线前移、全球行动、主动干预以及力求主导国际多边进程等野心,将对新时代我国生物科技发展及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形成战略挤压,并影响全球生物安全格局走向。为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同时,应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国生物安全领域法律法规;把关口前移,突出生物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排查涉我遗传资源科技项目并建立长效审查机制,保障我国生物遗传资源安全。
  思考之三,意识形态斗争不容忽视。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出于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嫉妒,通过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网络攻击是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之一,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太空之外人类赖以生存和各国争夺的“第五空间”。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战役中,网络谣言四起,传播者动机难辨。诸如,物价要上涨、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联合国将会把中国定为“疫区国”、钟南山院士在机场迎接吉利德公司老总等等,这些谣言混淆视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百姓恐慌。有些谣言居心叵测、别有用心,极易导致次生“灾害”。而美国则首当其冲,大肆从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舆论上全面打压中国,孤立中国。一方面在世卫组织要将中国列入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要大规模撤离美国在华公民,全面停飞中美间所有航班;一方面又攻击中国采取隔离措施是侵犯人权。美国这么做是要借武汉疫情在全球制造恐慌情绪,将中国踢出正常的国际交往圈子,让中国在全球政治、经贸活动中全面陷入孤立,其狼子野心不言而喻、昭然若揭。
  毛泽东曾教导我们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武汉疫情让我们变得清醒起来,警觉起来,坚韧起来。经过这件事,调整我们的思维,调整我们的战略,调整我们的认知,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牢牢掌握中国话语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是文化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考之四,全民防疫机制有待完善。首先要加强病毒基础研究,加强对病毒数据的积累,建立突发性疫情预测与研究中心,统筹协调、检测、指导重大突发性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全民人体免疫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强化对突发性重大公共疫情防控的法律研究,依法增强社会“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牵动方方面面,上至宪法下至地方性法规,都构成了这场战役的法律依据。但这场战役的特性也决定了法律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急性。首先适用公共卫生专业防治方面的法律,比如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动物防疫法等;其次适用应急方面的法律,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再次是适用一些相关性法律,如人民警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要进一步完善上述法律、法规,强化其执行效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这次疫情暴露出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预案响应速度、捐赠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不足。这次疫情暴露出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如防护服等)储备严重不足,在其他储备方面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在关键物资保障方面要注重优化产能的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要全力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确诊病例增多、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等引发群众恐慌。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着力稳定公众情绪。
  科学在进步,医疗水平在提高,人的体质在增强。但近二十余年,总有一些大型公共卫生危机发生,其中总有大批民众被夺去生命。可悲的是,有些病毒纯属人为所致。最近中央领导指出: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这洪钟之声提醒我们,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还人类一个晴天朗日、绿水青山。
  古语曰:“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遗训。以古鉴今,自当“位卑未敢忘忧国”。面对疫情危机,虽为凡夫俗子,但有赤诚之心,故此献言。
赵晓舟视点集锦系列之二: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民生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工复产压力非常艰巨。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积极做好“六稳”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是对各级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对此,人民财评呼吁“创造有利环境推动企业加速复工”,人民网评指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考验各地治理能力”,人民来论提醒“疫情当前,开工生产不能忘了防控”。总而言之,官方媒体表达出同一个声音: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民生。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考验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尤其是对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领域,要保障条件立即推动复工复产。为符合条件的行业及企业加速复工创造有利环境,这符合企业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对经济民生的有力保障。2月10日,商务部提出,有序组织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复工营业,保障生活必需品物资供应网络正常运转,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说,既要抗疫情,更要保运行。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一场全民战役。各地各部门都应意识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们正在同时打两场战役,一场是疫情防疫战,通过全国各地抽调精干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疫情高发地区以及必要的封闭式管控举措的推广,进一步缓解疫情扩散、逐步降低感染率。另一场是经济民生保卫战。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各地出台各项举措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效应,鼓励企业应对挑战、帮扶企业远程及其他形式复工,是保障民生,也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必行之举。
  时下各地复工在即,客观上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因此,不少地方,不管疫情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好像只有堵路、封城、出行管控才算防控。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可以理解,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值得商榷。加强防疫与发展经济两者应并行不悖。各级政府和企业单位应当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既要对疫情防控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又要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平衡好防控和生产的关系,为开工营造良好开局。相信随着国务院《通知》的发布,各项更为细化、完善的举措将陆续推进,各地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上也将更加有的放矢,做好各项配套服务举措,为接下来取得全民“战疫”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建议预先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条线”是抗击疫情,主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另一条线”就是经济发展,主要任务是逐步复工复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为抗击疫情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撑。“两条线”都很重要,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其次要为复岗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都离不开有效的物资保障。各企业单位应当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酒精、洗手液等。定时定点监测职工体温变化,有条件的单位应当拓宽职工工位的间隔,应制定错峰吃饭等制度,防止员工因聚集而产生交叉感染。
  再次要制定错峰上下班及办公制度。窗口服务单位应酌情考虑疫情期间业务量不多时,在确保正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采取轮岗制度,减少在值人员。后台部门可根据业务特点采取调休、轮休等方式减少办公室人员聚集。互联网企业,以及可采取远程网络办公或经营的企业,可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实现安全防疫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平衡发展。
  除上述因素之外,每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都应当重视并配合本单位、本企业和相关部门,以高度的社会自觉和职业操守,识大体、顾大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力促经济社会尽快步入健康发展。
赵晓舟视点集锦系列之三:助企新政深得人心务求实效贵在行动
  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陕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从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减轻税费负担、减免企业房租、实施援企稳岗、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强化担保支持、支持企业技改、加强账款清欠、完善企业服务、加强企业维权、加强宣传引导等十二个方面,对缓解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影响,保持社会稳定,增强发展信心,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激发了潜力。
  该《措施》的出台,是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的具体行动,充分反映了省政府在面对疫情时快速的反应机制以及果断的处置态度。《措施》一经颁布,如春风化雨,深得人心,备受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认真学习领会《措施》精神,切实贯彻落实《措施》要求,是政府各级责任单位和中小企业的共同责任。
  《荀子·修身》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凡事一分靠部署,九分靠落实。历史和现实中空谈误国的教训比比皆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今之要,重在实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行动要有自觉性。要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中央精神,对照政府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强化举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省政府十二条助企《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要强化职能部门属地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适时研判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和包抓领导要沉到一线,紧盯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检查,对突出问题,坚决做到即发现即解决。要脚踏实地抓落实,让各项措施落下去,让惠及企业的各项工作实起来。要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状态,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行动要有紧迫感。由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的发展机遇已经被耽误、发展进程被影响,怎么把被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把失去的机遇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需要我们精准施策、统筹安排,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特别是目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我们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让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兑现,让政策含金量转化为企业更多的获得感,力争交上一份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行动要有实效性。实效是对工作效率的最终检验。十二条措施都有具体牵头单位,都有详尽的工作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但要达成效果,尚需下真功夫、下硬功夫。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要把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看成最大的耻辱。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冒进、弄虚作假,坚决反对把发文件当行动的形式主义、把开会当落实的官僚主义,力戒走马观花、虚晃一枪的浮躁作风。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省政府大政方针已定,务求实效贵在行动。路在脚下,更待何时!
赵晓舟视点集锦系列之四: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金融服务
  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2月12日再次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社会各界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奋进方向,更为我们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
  目前我们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打赢经济民生保卫战。既要严控新冠病毒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任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面对疫情防控,金融业率先垂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发布了30项工作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根据《通知》的各项要求,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保障金融服务顺畅、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积极以便民惠企之举,全力打通战“疫”的每个血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全社会树立了标杆。
  随着防疫工作的进展,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权衡取舍的关键阶段,即平衡好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两者关系的重要节点,必须妥善解决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这一现实问题,从而保障民生,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发展。为此,金融行业应率先垂范,针对上述焦点问题做出快速反应,除了制定系统全面的政策支持框架之外,各个层面金融相关部门也应出台更具体的措施,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
  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金融服务,必须发挥整体优势。宏观调控部门应继续强化政策引导、业务指导、任务督导,保证各项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流动性短缺问题。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生产成本。财政政策方面应在前期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采取减免税费、延期缴纳社保、减免租金和提高补贴等方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通过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增发专项债券,调整中央财政分担比重,进行债券置换,以提高全社会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的能力。
  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金融服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的一些暂时性困难,通过适度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专项的贷款额度,对逾期利息予以减免或展期等帮扶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对处于湖北省和第三产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应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特事特办,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如对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扩大的小微企业,银行可主动增加授信额度,不强制要求额外提供新资料和新增增信措施,调整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和方式,适当降低利润考核比重和预期增幅,提高不良容忍度和社会责任等考核指标权重。
  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金融服务,必须确保政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措施,针对此次疫情受损较大的行业和地区,例如餐饮、住宿、影视、旅游等行业和湖北地区,中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维度,防止疫情冲击造成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多层次帮助中小企业减负,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减息降费方面加大金融贷款贴息支持力度,特别是帮助实体企业减轻误工和需求萎缩等带来的生产经营性压力。从政策实效看,财政和货币相关政策确实发挥了救急应急的作用,有效稳定了企业的普遍担忧,增强着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然而,这次疫情对很多传统的消费行业造成了相对较大的影响,要对冲疫情带来的更大损失,就必须继续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确保各项金融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实事求是地讲,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已经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相比,今天中国经济的规模与质量、物质基础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宏观调控体系与科技手段,都已经取得显著进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所在,也是胜利的信心与底气所在。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佩因说:“我欣赏能在困难面前微笑、能从艰难困苦中汲取力量和通过反省获得勇气的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和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机遇往往从危险当中孕育而生。这次疫情是完善金融制度体系,提高金融治理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契机,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应对,有利于凝聚共识,积极反思和总结市场发展、政策制定和法治建设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树立恒心、下定决心,众志成城抗疫情,全力以赴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抗疫阻击战彻底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推进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文/赵晓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