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届乌拉特民间“传家宝”大赛晾“宝”

(张林虎 杨冬青)马鞍、战国青铜器、毡子、蒙古刀……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31名民族工艺品爱好者晾出自己的“传家宝”,唤起更多人保护、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中新网巴彦淖尔7月11日电 (张林虎 杨冬青)马鞍、战国青铜器、毡子、蒙古刀……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31名民族工艺品爱好者晾出自己的“传家宝”,唤起更多人保护、传承民族和民俗艺术的意识。

  当日,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西尼乌素嘎查的牧民巴日哈斯一层层打开包裹严实的布,拿出父亲用过的鼻烟壶、奶奶和妈妈佩戴过的银饰品,以及其他一些祖祖辈辈留存下来的老物件……摸着这些东西,巴日哈斯眼眶红了。“这些都是已经故去的亲人留给我的,我一定会保护好,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这些民族饰品。”

图为蒙古族马鞍。 杨冬青 摄 图为蒙古族马鞍。 杨冬青 摄

  来自该镇红旗村的任海禄也带来了从民国初年留存至今的《牛马驼经全集》、清代笔筒等“传家宝”,他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爷爷辈留下来的,对年轻人来说,可以鼓励我们去更好地保护、传承祖辈们留下来的东西,也让我们认识了更多民俗民族用品,开阔眼见。”

图为首饰盒、梳妆盒、乌拉特饰品、神器。 杨冬青 摄 图为首饰盒、梳妆盒、乌拉特饰品、神器。 杨冬青 摄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按照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藏品质地优良、工艺精美、传承时代久远、完整度好等五个标准评分。共有95个种类,包括马鞍,柜子、战国青铜器、毡子、石器、银碗、蒙古刀等民族生产生活用品等277件,物品所有者大多为乌拉特后旗农牧民以及周边旗县区的收藏爱好者。

图为其木格和她的九龙地毯。 杨冬青 摄 图为其木格和她的九龙地毯。 杨冬青 摄

  在内蒙古民俗学会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扎格尔看来,这类活动能很好地调动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乌拉特民族文化被遗失。通过今天的评选,我们发现这些民间藏品大多质地优良、保存良好且年代久远,参赛作品98%以上都是经过3代以上传承保留下来的,很有特色,希望今后收藏民族文化物品的种类能更加丰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扎格尔说。

图为石器展示。 杨冬青 摄 图为石器展示。 杨冬青 摄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是古代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重要驿站之一,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