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名士张松:一张地图促成三国鼎立

《三国志》中没有为张松立传,张松拜见曹操的过程,仅在《刘璋传》和《法正传》中有简略记载。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张松似乎喜欢种树。与他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张姓人张飞,也喜欢种树。只不过张飞种的是柏树,而且是大手笔种树,给后人留下三百里翠云廊的壮观景象。张松种的树,现在有两棵。一是位于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的张松银杏;二是位于崇宁县三圣寺(今彭州市桂花镇三圣村境内三圣寺)的张松夫妻树(金丝楠)。离堆公园的张松银杏是1957年从三圣寺移植过来的。

  在三国历史上,张松的形象并不好。在古代崇尚忠孝节义的环境中,他的所作所为,与此格格不入。内奸叛徒、卖主求荣、自负狂妄、卑劣无耻、人品低劣等贬义鲜明的词语,都是后人给他贴上的标签。

  张松真的就那么不堪吗?军阀割据的东汉末年,政治格局错综复杂,在益州这个地方,各种利益集团交织在一起,作为本地利益集团代表的张松,他的选择,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1 张松植树

  留下1700多年前的遗迹

  大凡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游玩的人,都会被路旁那棵枝条密生、造型奇特的张松银杏所吸引。尤其是外地游客,更是喜欢以此为背景留影纪念。

  张松银杏旁的石碑记载:“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为三国名士、西蜀别驾张松手植而故名。其树干基部如鹤足插地,垂乳似鹤足举而欲行,民间有其化鹤飞翔的生动传说,被誉为‘白鹤仙’。”

  这棵银杏名气不止于此。众所周知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那一集,就是以它作为人参树的。令人更为称奇的是,这棵已经N年没有挂果的古树,竟在2000年喜生“贵子”,果子满枝,蔚为奇观。

  这株银杏属于垂乳银杏,以树根、树干、树枝向下垂生乳状组织而得名。树干底部为两干并立,在一米高处合二为一,所以石碑中说“如鹤足插地”,就像白鹤的两条腿。

  在这株银杏的原生地彭州三圣寺,有一棵金丝楠夫妻树,传说也是张松亲手所植。这棵树直径约1.7米,是三圣寺里最大的一棵古楠木树。

  与张松银杏互为情趣的是,这棵树的树干底部为独株,在两米高左右一分为二,并列为两干,好似张松夫妇含情脉脉相对而立,夫妻树因此而得名。

  如果张松活到现在,看到他植的这两棵树长成这样,不知如何感想。

  张松为何在三圣寺植树呢?当地传说,三圣寺原本是张松的府宅,张松在宅里植了树。张松被杀后,族人把这所宅院捐献给佛门,改宅为寺。后又多次改建、扩建,遂成如今的三圣寺规模。

  张松是哪里人?有两种说法:

  一说张松是绵阳人,家在富乐山下,他在那里修建了一所张氏庄园。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在绵阳相会,地点就在张松的张氏庄园里。

  另一说是,张松不是四川人,是外地人。但是是哪里人,史料中没说,也不可考证。

  从《三国演义》中张松在与杨修的交谈时,对益州风土人情的熟悉以及其中流露出的热爱来看,结合《三国志》的记载,张松应该是四川人。

  东汉末包括后来的三国蜀汉政权中,有一批像张松这样的本土名士,他们无形中形成一个本土利益集团,与来自外地的其他利益集团既合作又斗争。他们斗争的目的,是为保护自身利益和百姓不受侵害。

  如著名的反战派谯周,对诸葛亮的北伐一向持反对意见。后来姜维又多次北伐虚耗蜀汉国力,谯周更是不满,著有《仇国论》,力陈北伐的失误。

  当魏将邓艾兵临城下时,谯周力主并促成刘禅投降,不仅让百姓免受战争灾难,也保全了成都这座城市。如果张松还活着,相信他也一定会站在谯周一边。

  所以,我们再来看张松的所作所为,或许就在情理之中了。

  2 主政益州

  刘焉父子难保益州安全

  话还得从刘焉入蜀说起。

  刘焉是东汉末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潜江市)人,西汉鲁恭王的后裔,东汉章帝元和年间迁封竟陵,是刘氏宗族的旁出支脉。

  在朝廷担任太常职务的刘焉,目睹汉灵帝朝纲混乱、王室衰微,想到地方上去任职,借此躲避世乱。恰好侍中董扶私下对他说:“京城将有大乱,益州一带出现了天子之气。”

  刘焉听后,上奏朝廷,愿去益州任职。恰好益州出现动乱,朝廷任命他为监军使者兼益州牧,封阳城侯。刘焉到任后,平息益州动乱,派“五斗米道”首领张鲁攻打汉中。

  张鲁在汉中得势后,截断交通,不听刘焉指挥,两人由此结怨。刘焉乘机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中断与朝廷的联络,割据称雄。

  刘焉的举动引起邻居荆州牧刘表的注意。刘表上奏朝廷,说刘焉意图不轨。刘焉的3个儿子都在朝廷,刘范为左中郎将,刘诞为治书御史,刘璋为奉车都尉,只有侄子刘瑁在刘焉身边。

  汉献帝派刘璋去益州警诫刘焉,刘焉把刘璋留在益州。不久,征西将军马腾谋反,刘焉、刘范与马腾合谋,准备带兵袭击京城长安。事情败露,刘范被杀,刘诞也被处死。

  兴平元年(194),刘焉因背疽发作而死。益州官吏请求朝廷让刘璋继位,朝廷同意了。

  刘璋继位后,张鲁日渐骄横放纵,不顺服刘璋领导。刘璋一怒之下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变为仇敌。刘璋多次派兵攻打张鲁,都被张鲁击败。

  其时,曹操控制汉献帝,发展势头迅猛。刘璋派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刺史下属中最大的官吏,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张肃(张松哥哥),给曹操送去300老兵和其他皇家所用杂物表示归顺。

  曹操一高兴,封张肃为广汉郡太守。

  曹操打败马超后,张鲁担心曹操会进攻他的地盘,想夺取刘璋的益州。此事传到刘璋耳里,刘璋慌了,召集众官商议对策。

  这就是张松出场的时代背景。

  从中平5年(188)刘焉出任益州牧,到建安13年(208年)左右,刘焉、刘璋父子主政益州20年。其间,发生了多起各大利益集团的内部争夺事件。

  益州的本土利益集团,刘焉、刘璋父子的外来利益集团,荆州、三辅流民的东州兵集团等,加上益州本土利益集团又分化出的利益集团,几股势力交织在一起,闹得不可开交。

  刘焉死后,跟随刘焉的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市)人赵韪看到刘璋性格“温仁”,可以操控,上表朝廷让刘璋继任益州牧。

  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忠县)人甘宁等,作为本土利益集团的代表,对此不满,发动叛乱,最终失败。

  刘璋为人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听信他人谗言,这让益州本土利益集团很是失望。作为本土利益集团代表的别驾张松,看得非常清楚。

  张松与来自右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的法正,经常一起喝茶聊天。两人都认为刘璋“不足与有为”,常常叹息不止。

  如今大敌当前,如果仍依靠刘璋,张鲁进入益州是没有悬念的。

  所以,在刘璋召集众人商议时,张松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前往拜见曹操,请曹操攻打张鲁。即使曹操打败不了张鲁,也能让张鲁没有精力进攻益州,从而保证蜀中百姓免灾兵乱之祸。

  3 张松出使

  被曹操轻慢而结交刘备

  张松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他能做的,只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判断。

  群雄纷争中,只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实力最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而且,汉献帝在曹操那里,今后曹操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统治秩序,益州本来就归顺了曹操,此前刘璋还被曹操封为振威将军,益州百姓可以不用受兵戈之苦就能继续安居乐业了。

  在张松看来,不管是谁领导益州,只要领导者能强有力地保障益州人的利益就行。如果刘璋能强硬一些,有保障益州的能力,张松或许不会有别的想法。

  抱着这样的想法,张松出发了。他没有忘记把绘有西川41郡地势的地图带在身上。

  前几年,张松的哥哥张肃去拜见曹操,曹操封了他广汉郡太守的职位。张松这次带给曹操的礼物不少,他认为自己得到的,一定会比张肃要多。

  但张松失算了。此时的曹操,已不是彼时的曹操了。

  《三国志》中没有为张松立传,张松拜见曹操的过程,仅在《刘璋传》和《法正传》中有简略记载。

  而《三国演义》第60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中,对张松拜见曹操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也很精彩。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不待见张松,主要是因为张松长得丑,而且言语冲撞曹操,使得曹操对他很不爽,让张松无功而返。

  张松长得有多丑?《三国演义》中说:“其人生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感觉确实有点对不起观众。

  其实,曹操轻慢张松的根本原因是,曹操当时志得意满,傲娇情绪浓厚,对来自偏远西蜀之地的使者,没有多大兴趣。

  曹操因为轻慢张松,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张松满怀希望而来,本想像张肃那样谋得一番加封任用,结果什么都没得到。其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结交曹操失败还受辱,张松把目光转向了曹操的对手。此前在赤壁之战中大显身手的刘备,进入了张松的视野。

  张松为什么想到刘备而没有想到孙权呢?

  一是刘备一直号称是汉室后裔,血统正,根子红,具有号召力,一旦刘备统一天下,江山仍是刘姓人的,就像当年刘秀打下江山建立东汉一样。

  二是刘备贤名远扬,如果得到刘备认可,自己的功名利禄自然不在话下。

  三是刘备“有雄略”,可成大事。

  《三国志》没有说张松去见过刘备,只有《三国演义》写了张松见刘备的过程。

  但综合各种证据,如张松回到益州后,极力诋毁曹操,劝说刘璋主动断绝与曹操的联系,与同为宗室的刘备结交联盟;法正出使刘备归来,对张松说“愿共戴奉”刘备,说明张松在回益州的途中,是转道见了刘备的。

  更为重要的是,张松把手里的西川地势图交给了刘备。刘备得到了地图,为今后谋取霸业增添了巨大的砝码。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松的地图,促成了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 功败垂成

  张松因哥哥告发而被杀

  张松认定了明主刘备,随后的行动进入了“抛弃刘璋、迎纳刘备”的轨道中。

  不能不说张松是有私心的。他的私心,在于想在乱世中仍保住自己家族的地位和富贵。做上层人的感觉实在太好,底层人是无法体会的。一旦拥有,终身难舍。

  张松的这种想法,其实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张松即使没有宽广的胸怀,没有为益州41郡百姓考虑,但他要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必须要竭力避免兵革之灾。

  覆巢之下无完卵,一旦发生战乱,谁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个道理,张松还是很明白的。所以,老百姓也会间接地得到好处,免受战乱之苦。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崇尚忠孝文化,张松拿着刘璋给的俸禄,暗地里却结交刘备,吃里扒外,的确不地道。

  但很多人又忘了中国古代人还崇尚的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同样是在《三国演义》中,那么多名臣武将改投刘备而受到赞扬,偏偏张松想投明主却受到责难呢?

  道德的评判,在中国古代有着双重的标准,就看你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了。

  作为别驾,张松在刘璋面前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张松回到益州,先是劝说刘璋断绝与曹操的联系,又劝说刘璋结交刘备,刘璋都采纳了,其他人似乎也没有怎么反对。

  张松结交刘备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建安16年(211),刘璋听说曹操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很是恐惧。如果曹操打败张鲁,张鲁会不顾一切地入侵益州;如果曹操被张鲁打败,张鲁更是狂傲,下一个目标就是收拾益州了。

  另一个摆在刘璋面前的事实是:益州的将领庞羲、李异等人居功自傲,心怀异志,说不定哪天就造反了。

  内外交困,刘璋束手无策。

  张松劝说刘璋,请刘备带兵入川帮忙。刘璋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尽管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刘璋还是派法正去迎请刘备。

  刘备入川,的确是引狼入室。这一点,连远在巴郡的老将严颜都看得一清二楚:“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刘璋与刘备相会于涪城(今绵阳市)。张松认为,刘备如能抓住时机采取“斩首行动”把刘璋干掉,他再作为内应,以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刘备能轻松地以最小的代价夺取益州。所以,张松给法正密信,刘备军师庞统也进言,希望刘备动手。但刘备说,这不是小事,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刘备就是刘备,他看得比其他人远多了。

  刘备不急,但张松急啊!

  第二年,刘备与刘璋闹翻,准备撤军回荆州。张松写信劝刘备不要放弃,赶紧发兵打成都,他做内应。

  结果,张松的信被他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害怕祸及自身,向刘璋揭发了张松的密谋。刘璋杀了张松全家,张松的所有希望与梦想,随着砍头刀的落下而宣告破灭。

  张松 被 杀后,葬在今彭州市丹景山镇双松村一个叫双松树的地方。如今,张松墓土冢仍残存高两米、周长约20米的规模,墓上长有松树、杂草等。墓前没有墓志碑,只有一块残碑倒在地上,碑文剥蚀不可读。

  刘备与刘璋的战争持续了3年。其间,死伤无数,包括庞统。

  建安19年(214),刘备军队围困成都,刘璋仍有足够的兵力和粮草与刘备决一死战。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刘璋放弃了抵抗,选择了投降。他的理由是:“(我)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不知刘璋决定投降时,是否后悔不该在3年前杀死张松? 黄勇

  彭州三圣寺的张松夫妻树。

为您推荐